上观新闻 | 两年就获临床批件,上科大这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凭着什么核心竞争力?

发布日期:2023-02-18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不要让科研成果沉睡在象牙塔里面。

近日,标新生物平台开发的分子胶管线GT919成功入组首例患者,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同日,平台开发的分子胶管线GT929获得CDE临床批件,用于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

基于两项里程碑的进展,标新生物正式成为了蛋白降解小分子药物领域的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创新型科技公司。从成立至今,短短两年,这家由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孵化的首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凭借什么新质生产力撬动核心竞争力?

【基础研究是“根基”】

创业之前,杨小宝是一位在蛋白质降解领域有多年研究经验的科研工作者。博士毕业后,杨小宝先后在葛兰素史克上海研发中心、上海东岳药业工作,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后,他内心依旧向往科研工作,于是选择了出国进修做博士后,在国外,杨小宝接触到了蛋白降解领域。

靶向蛋白降解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小分子药物开发方式,从2001年耶鲁大学Crews教授首次进行学术领域的开发以来,日渐展现出其广阔的前景。沙利度胺就是最早的靶向蛋白降解药物。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可以利用人体内的天然降解系统,直接降解致病蛋白。近年来,因为有望解决小分子药物的痛点,靶向蛋白降解剂已经成为创新药研发的“黄金赛道”之一,目前已有30多个管线正在临床试验当中

追随自己“科研梦”的初心,2016年底,杨小宝归国加入了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姜标课题组,开启了自己作为技术带头人在蛋白降解领域的科学研究。

这一钻研,又是整整四年。“在上科大做基础研究的这段时间,沉淀下来的科研数据使项目根基特别深,从而加速了成果转化。”在杨小宝心中,基础研究虽然看上去不会“立竿见影”出成效,但是把基础问题研究透了,能为后面的转化研究“扫清障碍”。

2019年5月份,上海科技大学组织了一场关于蛋白降解领域的学术会议。学术界、工业界、投资界近千人来参加这场大会,也让资本和大药企关注到了该研究团队在“蛋白降解靶向药物方向的研究”。

“大会后,石药集团立刻找到我们,希望把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进行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同时,团队也获得上科大双创大会奖。”杨小宝介绍,在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支持下,最终孵化了上科大首个生物医药公司——标新生物。

【从“光杆司令”到”30人精兵强将”】

2021年1月,杨小宝全职加入标新生物,开始企业化运作。

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杨小宝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核心团队的建设和办公研发场地的搭建。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一开始杨小宝是个“光杆司令”,他曾经为此绞尽脑汁,不停打电话寻找志同道合者,最终多名在蛋白降解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学家陆续加入这家创业企业。

Image

解决了人手问题,研发设备又是一个“棘手”的事儿。没有研发设备,也没有实验室,怎么办?就在这时,上科大科创孵化器又伸出“援手”,提供实验空间;同时,又为标新生物开通企业账号,可按照市场价优先预约上科大设备平台的一切大型研发设备,并通过该账户采购具有竞争力价格的研发耗材。“这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杨小宝说。

“之前大量基础科研的沉淀,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扎下了牢牢的根基。”在国际权威科研期刊上陆续发表8篇文章后,杨小宝以职务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了11项专利。为了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功,作为这些专利的所有者——上科大把其中9项专利打包按照首付款、里程碑、销售提成授权给标新生物。

在专利授权的过程中,上科大“特事特办”,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专利授权。“如何让专利在市场中获得一个公允的价格,往往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杨小宝说,一般来说,专利授权双方对转让价格、股权等通常会谈好几个月。但是,上科大秉承着开放的精神,很快便完成了专利授权,只要求把创新的“根”留在上科大,让市场来检验科研成果,不要让成果沉睡在象牙塔里面。“在学校做的基础科研,能市场转化,还能造福病患,这正体现了上科大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校训。”

Image

至此,标新生物独家授权引进上海科技大学蛋白降解药物(PROTAD)平台技术专利包,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自主创新,确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平台(分子胶和PROTAC)技术路线,将分子胶和PROTAC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这是标新生物的双机制降解剂(GLUETAC)开发平台的特色,也是标新生物在全球范围内独有的差异化优势。”杨小宝继续说道,“它能够大大拓展经典蛋白降解药物的适应症,克服传统抑制剂的耐药问题和某些靶点难成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从而满足实体瘤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021年11月,标新生物又获得一笔高达1个多亿的融资。

【争分夺秒搞研发】

药物研发的效率是杨小宝最在意的,杨小宝时常放弃双休日、节假日和同事们开会讨论研发问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最大的精力都放在了药物基础研发上。”

标新生物现在有30名员工,人员数量虽不多,但都是精兵强将。标新生物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完成早期药物发现阶段的药化设计、药效评价、成药性和部分安全性评价,以确认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设计IND研究阶段试验方案,再通过外包公司来完成IND研究试验。

Image

“新药研发公司属于‘烧钱’的公司,这类企业最终的成功率只有5%,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不断融资,做出每一个阶段的数据,得到认可后,再继续获得投资。”杨小宝说,因此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是我们这类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在团队的高效执行力推动下,标新生物的首个分子胶降解剂管线1类新药GT919胶囊于2022年12月20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中国进行I期临床研究。今年5月19日,该管线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这是标新生物首个在中美同时获批临床试验的产品管线,是该公司全球化进程的里程碑事件,仅仅一年半就取得这样的成绩,让团队振奋不已。

目前,第一个管线已经开始进行人体试验,第二管线计划在今年春节进行首次人体试验。“最近我们正在招募病人入组。”杨小宝高兴地告诉记者,公司在上科大孵化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临港发展,他们租了一整栋的五层大楼,清新的空气,开阔的办公场地,高性价比的房租,大幅减少的交通成本,几乎让团队所有人都很满意,他们的事业推进更快了。

Image

杨小宝对未来充满自信,他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加速迭代升级,成为创新药细分领域里的领头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蛋白质降解领域还是少有开垦的新地,且有更高的开发壁垒,对于中国药企而言,这些都是我们下一个攻关的方向。

栏目主编:徐瑞哲Image

关于标新生物标新生物(Gluetacs Therapeutics)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口服蛋白降解小分子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为上海科技大学孵化的首家生物医药公司,成立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正式运营,由多名在蛋白降解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学家领衔创立。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胶降解剂(GLUE)和双机制降解剂(GLUETAC)开发平台,并拥有申请和授权不同国家该领域专利近百项,具备独具特色的差异化技术路线和发展战略。公司现已自主建立人工智能虚拟筛选平台、体外药效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以及肿瘤动物药效模型平台,实现了完备的全流程药物研发体系建设。标新生物自从2021年3月正式运营以来,成功推动首个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充分验证和体现了GLUETACS™平台快速发现候选药物和管线推进的能力。
标新生物自成立以来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先后完成天使轮融资和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近两亿元,并获得2023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三等奖、2023华医榜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最具成长性小分子创新药企业TOP10、2023临港杯第九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22浦东新区全球高校校友科创大赛二等奖,2022中国创新制药企业TOP10、2022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全国赛优秀企业奖、2022第6届医疗健康投资卓悦榜年度生物医药最佳企业、2022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上海选拔赛浦东赛区十佳创翼奖、2022浦东新区全球高校校友科创大赛二等奖、2022Venture50新芽榜150强、2021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2021年第二届生物产业年度攀登榜年度最具投资潜质的新锐BioTech、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金马奖最具关注度新锐企业TOP10奖项。公司陆续获得多项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资金支持,纳入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优秀人才安家补贴名单,多位团队核心成员也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杨雄科技创业奖和上海市浦江人才等称号。公司也先后成为上海科技大学创新型硕士和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并先后与十多位海内外专家教授进行科研研究合作。

About Gluetacs Therapeutics
Gluetacs Therapeutics, the first biotech company incubated from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is a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protein degrader. Gluetacs was founded in February 2020, and obtained the exclusive patent license from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in the field of protein degradation in November. It was founded by Jiang Biao, Academician of 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Yang Xiaobao, former professor of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The company has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GLUE degrader and GLUETAC degrader development platform, with a unique and differentiated technical rout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irtual screening platform,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s screening platform, pharmacokinetics platform, proteomics platform and in vivo drug pharmacology evaluation platform, and has constructed a complete whole-process drug R&D system. Since its operation in March 2021, Gluetacs Therapeutics has successfully advanced its first drug candidate into phase I clinical trial, which has demonstrated the GLUETACS™ platform’s ability to rapidly discover drug candidates and promote pipelines.